close

every child is special  

從有自主思維以來,我想我一直都對「教育」議題上心,即使我沒有受過專業教育訓練,更不是本科系出身。為什麼我會這麼關注教育議題?在我的認知裡,唯有透過教育,才能讓社會、國家、我們每個人過得更好、更快樂。回到電影,這是一部關於「教育本質」的電影,雖然中文譯名是《心中的小星星》,但其實我更喜歡英文片名,一目了然:Every child is special(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)。

繼《三個傻瓜》後,這是一部讓更多人反思的電影。或許在《三個傻瓜》看到的是學生要勇於作自己、選己所愛,「追求卓越而成功會跟來」。然而在其他方面呢?老師?教育體系?還有看不見卻最有影響力的價值觀呢?我想我在《心中的小星星》看到了。因此我認為,這部片很值得大家觀賞。然而在這裡我並無意要對劇情詳述,我只想說為什麼我覺得每個人都需要看:

一、父母

是的,父母與孩子是最直接的教育關係,但是在現在的社會體系中以及傳統價值觀的框架下,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理解多少?孩子的心理發展狀態、學習狀態以及人際關係,真的都在父母親的掌握中嗎?我想這個答案是不確定的。但是如果連父母親都未在孩子發出求救信號時給予協助,甚至忽略,那麼孩子的心靈勢必受到傷害。

再者,如同英文片名「Every child is special」,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,當然他們被賦予的任務也是獨一無二的,那為什麼父母要用既定框架去框住他們?過度的責難無異於揠苗助長,賠上的將是最珍貴的東西,例如親子間的關係、手足間的感情。

二、教育工作者

相對而言,教育工作者對於教育是專業的。只是不論再專業的人,只要一但停止學習,很快就變成「不專業」。同樣一套教材用了幾十年,還稱的上是專業嗎?萬一在課堂上被學生反問,該怎麼回答?我想大多數的人都碰過這樣的情況,但大部分的狀況都是被老師貼上「不乖」的標籤。老師是第二個與孩子有直接教育關係的人,很多孩子的心理狀態也需要老師的用心。老師並不是念念課本、畫畫重點就可以的,往往還需要對孩子的情緒起伏有敏感度。

從事教育工作需要的不僅是豐富的知識,還需要有熱情,因為老師的「客人」都是未來社會的一份子,更有可能是改變世界的那個人。

三、每個有可能為人父母的人

或許你會問,為什麼我也需要看?我以後又不當老師。是的,但是你有可能當父母。如果你覺得該為自己生活的社會盡一點力,那就有必要思考要如何教自己的孩子。提早修正自己的觀念,才不會在要上戰場時手忙腳亂,不是嗎?

又或者,妳以打定主意不為人父母,可是你可以成為某個孩子的榜樣,妳又怎麼知道,受你影響的孩子以後不是某領域的領袖人物?不要小看自己的影響力,因為那往往在無形中就改變了一切。

「Every child is special」,我想每個人都該記住這句話。每個孩子都是帶著他們獨特的使命來到世界上,每個人都是宇宙中的星星,等待散發出比鑽石還閃耀的光芒。我們能作的,就是幫他們找出最適合他們的雕琢還有切面,讓孩子們能變成閃閃發亮的寶石,而非不起眼的碳元素。

 

 

PS.男主角跟小男孩的畫
page 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ueyuet08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