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老師推薦的書單之一,但其實我延遲很久才去圖書館借,這點真的要檢討一下因為我已經太多書要看但還沒看了。有趣的是,我從沒想過要去借攝影相關的書籍,除了本身沒有慧根以及長期被唱衰的情況下,我其實沒有很想碰攝影這塊領域。本來抱持著"既然是老師推薦的借來看看也好"的心態,但翻開第一頁、看到第一張攝影作品時,我中毒了。

  [心的視界-柯錫杰的攝影美學]不是教導攝影技巧的書,是告訴你大師在拍照時的心態。坊間一堆賣教導攝影技巧的書,我不否認這些書很好用,但拍出來的照片似乎缺少了那麼點溫度,或許就是常人跟大師之間的差異所在。雖然這篇只是我目前讀到98頁的心得,但這少少的頁數把我壓抑已久的眼淚逼了出來。是感動嗎?不像。是慚愧嗎?也不是。自己進入藝術圈子這麼長時間以來心中堅持的原則、信念,在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。"原來,我沒有錯。"

  記得之前選修了設計課,老師告訴我,作品得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觀眾,這點在這本書裡一樣提到了。很高興自己對於自己作品的堅持到現在依舊沒變,即使我現在已經沒有在創作了。又或者現在的我仍然想為畢業作品找到反駁的論調,藉以安慰自己被摧殘過的心理。不管是哪個原因,我知道了自己當時是對的。外部環境我無力改變因為就像小蝦米對大鯨魚,贏面太小了。但我還是替自己守住了原則,避免讓自己隨波逐流。

  Lesson1驚艷我的作品,都是那樣似畫的照片,如果無法堅守自己的原則,這樣的作品是無法誕生的。<自然的韻律>這張如同油畫般,看似靜態卻又覺得隱含神秘的生命力;<等待維納斯>漸層的海洋擺脫以往愛琴海給人的溫馨,卻又保持了安靜美好,時間被海洋包覆無法前進,令人忘記了時間存在過;<觀海>用大量的藍與黑,長期以來的孤寂感坐在椅子上,屬於誰的?不知道。因為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想像。即使坐在捷運站裡、看著人來人往,也可以感受到那樣的孤寂。

  越讀越覺得,這些不單是攝影作品,可以說是藝術作品了。從其中可以讀到攝影家當的心境、情感,攝影家感動了自己,也感動了觀者。"如果用眼睛看是一種框,用心去體會就是一種寬"這句印在封面的話,看似難懂,但看過內容後,會發現其實有它的道理。用"心"去看,會發現其實世界很大,有各自的美。隨時隨地拿著相機就可以拍,因為那是屬於自己的"視界",代表了自己的心。

  接下來的內容等看完再來分享,這是一本好書,好的藝術心態養成。看完不代表會攝影,但至少學到了藝術家們的心態是怎麼一回事。然而心態,這種看似簡單的條件卻又是大眾最容易欠缺的部份,你說它真的很簡單嗎?其實這才是最難的吧......



P.S.文中提到的作品都可以上Google圖片搜尋,都找的到。當然也會有色彩上的差別,因此我還是建議大家去圖書館找來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ueyuet08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